香港的八九六四 - 30個民運景點 Preview

Access this tour for free

Experience this tour for free. Available through our app.

Download or access the app

iOS Android Web
1

新光戲院

1989年5月21日,「5.21」百萬人遊行可說是覺醒的里程碑。當天遊行稱作「港島環城大遊行」。 隊伍從遮打花園出發,遊行至北角新光戲院,再折回跑馬地。當時香港人口576萬,遊行人數100萬,佔人口比例多於六份之一,史無前例。坐標:燈柱33211號

2

東區走廊

89期間,東區走廊破天荒地納入了遊行路線。1989年5月28日全球多個城市包括香港、多倫多、悉尼、倫敦、紐約等地華人響應北京學生呼籲舉行全球華人大遊行。香港大遊行參與人數最多,共有150萬人,是香港歷史上最大型的遊行。當天無線新聞報道: 「今次遊行嘅龍尾响將近十點鐘抵達終點,龍尾人數較疏落冇先前咁擠擁,佢地散去時都好有秩序,冇混亂的情況出現。今次遊行嘅全程同上星期日遊行差唔多長,不過整日遊行時間歷時比較長,將近八個鐘頭,而人亦行得比較快,所以大會肯定估計今次參加遊行嘅人數係超過150萬,係香港歷來最大型嘅遊行。大會原先安排維多利亞公園做終點,但人多關係驚造成混亂,所以將終點改為威非路道東區走廊出口呢度。今次遊行隊伍由兩點鐘响中環遮打花園出發,經金鐘、灣仔、銅鑼灣,去到北角掉頭,再上去東區走廊。第一批市民响四點鐘抵達終點。今次遊行係響應北京學生呼籲全球華人大遊行,爭取民主。」當年的528遊行,工聯會亦有號召其會眾參與。參考資料:https://www.facebook.com/theoldhongkong/videos/vb.648757011816916/2470363616322904/?type=2&theater坐標:燈柱45937號

3

維多利亞公園

1989年5月20日,香港懸掛八號風球,這是當年香港首個熱帶風暴,名為「布倫達」。當晚無人能估算得到,竟有四萬人參與這從維園到新華社的八號風球集會及遊行。當時的出席者都心急如焚,同日當局宣布戒嚴開始。當晚的大會主席張文光指出要旗幟 鮮明反對李鵬講話,中國人面對軍隊、強權、鎮壓,就只能戰鬥。此時彼起此落的「戰鬥、戰鬥、戰鬥」呼聲在群眾中響起。當天滂沱大雨下,雨水和淚水混合在一起,難以分清,腳下則滿布水氹和泥氹。出席者全身濕透,雨水有時來自旁人的傘骨,如小瀑布直透胸口。當隊伍從軒尼詩道遊行至新華社途中,因八號風球高懸而街上人車稀少,市民涉水而行,「打倒李鵬」之聲亦響徹雲霄。5月26日,突破機構及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亦在維園舉辦「中港青年一條心 -- 全港青年大集會」,以貼紙收集青年人心意帶上北京,有200,000人冒雨參與,逼爆維園,參與者多是學校師生,亦有不少中學生穿校服參與。另外,同一天,黃大仙近萬居民在摩士公園集會,要求公正處理學運。89年9月12日,支聯會於維園舉行六四百日祭。自1990年起,每年6月4日都在維園足球場舉行「六四」燭光悼念集會。坐標:燈柱34846號

4

民主台

有一個地方,在地圖上找不到,卻實實在在活於六四的歷史、香港市民的記憶中。民主台是由市民建構出來的,位於伊館後面的小巷,當時的新華社對面。1989年5月19日,總理李鵬宣布北京學生運動是動亂。從5月19日開始,每晚11時左右,來自「五湖四海」的市民便在那裏 聚集,一起聽收音機,討論國內事態發展,通宵達旦,到早上7時許,大家才四散回家。這些市民互不認識,各行各業都有,有些是的士司機、文員、無廳侍應。後來聚集的人數越來越多。到了5月30日,當中有人覺得,不如成立一個組織,就叫作「民主台」。阿牛 (曾建成) 便是其中一位從民主台出來的社運人。 89時他還是地盤判頭,放工打麻雀,放假去旅行,從不理政事,直至八九年四月胡耀邦逝世,五月學聯到新華社靜坐,開始觸動他。「送了兩條維他奶去支持學生,然後走人。過了幾日在電視見到李鵬說,學生的集會是動亂,那時我打緊牌,即時無名火起,然後埋單結數,走去新華社參加華叔搞的集會。人潮散去,見到我老婆,原來她都來了。自那夜開始就晚晚去新華社,到六四當晚,跟老婆說:『我真係頂唔順,要做啲嘢,但唔知做幾耐,只是不想再做現在的工作。』」他與一班街頭戰士成立民主台揚名後,九一年首次當選東區區議員,從此踏上政途。參考資料:https://hk.news.yahoo.com/%E6%AD%BB%E7%89%9B-%E9%9D%A2%E9%A0%B8-%E6%9B%BE%E5%81%A5%E6%88%90-160000214.html 坐標:燈柱19102號

5

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現為香港麗悅酒店)

1989年4至6月,新華社這個大陸駐港最高機構(中國「使館」),是香港市民一個集會熱點。這段期間大部分的遊行集會目的地都在新華社。5月份,香港的大專學生更在新華社門外發動絕食,在那段時間,新華社也成了一個持續集會的場所,不少民眾會前來鼓勵及探訪正在絕食與靜坐的學生。由於新華社門外空間窄小,因而大型集會不時需要封鎖對出的馬路皇后大道東,供示威者靜坐。市民也會到新華社對面伊館的後巷空地集會,那裏後來成了民主台。1989年5月20日,中國政府宣布北京實施戒嚴,4萬名市民冒著8號風球,由維園遊行至新華社集會。六四後,這個新新社對面的位置也成了公眾自設的靈堂,多人前來致哀。1997年回歸前,「六四」周年紀念及大部分支援中國民運遊行終點。 坐標:燈柱13651號

6

跑馬地馬場

1989年5月21日,「5.21」百萬人遊行可說是覺醒的里程碑。跑馬地亦破天荒開放供政治集會,馬場貶眼間成了廣場。當天遊行稱作「港島環城大遊行」。當晚,支聯會在馬場內宣布成立。5月27日,演藝界「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集會,持續12小時,逾20萬市民參與。同年6月4日舉行「黑色大靜坐」,20萬名市民黑衣素服參加。馬場中央的熒幕也不再用來顯示賽事馬匹的名次,而是民主信念。 坐標:燈柱41575號

7

跑馬地帆船酒店

隨着學運的形勢日益嚴峻,香港有愈來愈多的人認為應該聯合起來支援國內的民主運動,最終促成5月20日的帆船酒店之會。當日李鵬宣布戒嚴,市民當即頂着8號風球上街遊行。遊行結束後,一班人便到了新華社附近的帆船酒店開會,與會者包括吳仲賢、黎則奮、龍景昌、黃克廉、鄭經翰等十多人。討論期間,吳仲賢提出了一個觀點:現在整個社會都起來了,的士司機十個八個又組成一隊,學生呀,家庭主婦呀,大家都想做一點事情,算得上是全民參與。單一個組織已領導不來,甚至落在羣眾之後。羣眾已比組織先進,一定要搞聯合陣線。吳的意見得到大部份人認同,教協黃克廉更承諾回去跟司徒華反映,看看是否要成立大聯盟。在同一期間,亦有不少人在不同場合提出搞大聯盟的構思,其中一晚在九龍 教協的會議,有鄭經翰、張五常、黎智英、劉千石、司徒華、張文光、李永達等參與。與會者決議為「全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選舉臨時委員會,由何俊仁負責註冊。5月21日,支聯會於馬場宣布成立。參考資料: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9%A6%99%E6%B8%AF%E7%A4%BE%E9%81%8B-%E5%85%AD%E5%9B%9B-%E5%8C%97%E4%BA%AC-74530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9%A6%99%E6%B8%AF%E7%A4%BE%E9%81%8B-%E6%94%AF%E8%81%AF%E6%9C%83-%E5%85%AD%E5%9B%9B-74419坐標:燈柱13633號

8

銅鑼灣時代廣場鐘樓下

銅鑼灣時代廣場為歷年來多場街頭行動的地點。2009至2013年的6月2-4日,「學聯」均於此處進行64小時絕食,紀念「六四」事件。2009年10月1-3日,支聯會於中共立國60周年期間進行60小時絕食靜坐,抗議中共踐踏人權,民主無期。2010年,支聯會在此展示民主女神像,兩次被政府「強搶」,多人被捕,其後政府在群眾壓力下歸還民主女神像。然而食環署卻票控時任支聯會常委李耀基,指他無牌使用公眾娛樂場所來展覽藝術品,結果罪成罰款2,000元,歷5年後才上訴得直,撤銷控罪。坐標:燈柱48298號

9

紅磡海底隧道

有沒想過連海底隧道也可以遊行?5月23日,愈2000的士渡海慢駛至新華社,聲援北京學生,也聲援正在新華社門外絕食的香港學聯同學。慢駛車龍長達數公里。由於人數太多,警察封鎖了皇后大道東讓的士司機及市民集會。64屠城過後,連日有市民組織深宵汽車慢駛遊行。6月6日晚上九時,一列包括私家車、客貨車、電單車的車隊由旺角向尖沙咀慢駛,車上載滿人群,沿途響號及高呼口號,也有群眾步行參與。至6月7日淩晨一時,近千步行群眾經紅磡海底隧道前往灣仔新華社。據當年親歷者所述:「二十四年前,我只是中二,我對六四的印象也不過片段式。記得回到學校,老師罕有地在小息開電視,讓老師學生一起看新聞報導。記得讀高中的哥哥姐姐,帶我去遊行,是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去到對面海,見到人頭湧湧,都沒理哪是隊頭隊尾,總之人潮移向哪我們就跟著行,好像行過東廊。記得哥哥姐姐又帶我行過紅隧,什麼時候在哪一天,我不知道,但我記得那味道,和熱風。記得去過馬場,記得草地的顔色。」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1482009723227&set=a.192347353226&type=3&theater坐標:往香港遊艇會之行人天橋上

10

《大公報》舊址

《大公報》及《文匯報》兩份都是親中報紙,但當年都同情及支持八九民運。1989年5月21日即北京戒嚴翌日,一百萬香港市民上街遊行,《大公報》於5月22日頭版報道此事,標題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遊行 百萬民眾上街聲援北京學生」。《文匯報》在5月21日的社論更開天窗,只寫「痛心疾首」四字,事後該報社長李子誦因此事被秋後算帳,遭免職。坐標:燈柱43632號

11

解放軍中環軍營

流亡海外的異見學者吳仁華根據當局公開的資料分析,認為 1989年六四中共調動入京「平暴」的軍隊多達 25萬人,涉及解放軍 24個集團軍中的 14個,其中以 38軍和 27軍出動兵力最多;大屠殺後,參與的軍官大多雞犬升天。 吳仁華指,六四大屠殺中,向天安門廣場武力挺進的陸軍第 38軍、 39、 54集團軍和空軍第 15空降軍是四大主力;在整個鎮壓行動中, 38軍最賣力殺人最多,其次是第 15空降軍。大屠殺後這些軍隊均論功行賞,軍官得到犒賞、提拔。然而,同樣奉命入京的第 28軍因在途中被北京市民阻攔,無法進入預定地點,加上受市民情緒感染,該軍臨陣全部撤走。事後中共以「消極抗命」為由,對該軍進行長達半年的整頓,軍長、政委和參謀長被降職,調離野戰軍。坐標:龍和道軍營入口外

12

遮打花園

1989年5月4日,五四大集會。當時十三間大專院校三千多名學生遊行至遮打花園集會,與2,000多名巿民匯合,是4月以來香港首個大型支援北京學生的集會。當時這個由各大專學生聯合發動的五四大遊行,效法北京學生由院校前往天安門的遊行方式,他們也由各自院校出發前往遮打花園,比如中大的學生就要由大埔道步行經沙田新城市廣場到花墟與其他九龍大專院校會合,再經天星碼頭,坐渡輪到遮打花園集會。學聯於集會時宣讀宣言:一、未來發展需要建立真正民主,由人民察政聯府;二、保障人民的基本人權和自由;三、配合社會發展,重視教育和尊重知識份子;四、建立健全法制,培養人民法治觀念。另外,學聯亦宣佈成立「中國民主基金」,向各大專院校學生和市民募捐。募得款項主要作為香港資助中國學生民主、自治組織,推動中國民主及社會發展,在個別情況下,也資助香港學生在國內推動民主化活動的經費。款項將由學聯管理,由核數師和法律顧問監管和審核。6月5日,近萬名天主教、基督教徒於下午4時,由遮打花園遊行至新華社門前致哀,隨後再遊行往維園。參考資料:https://www.facebook.com/fax1989/photos/a.241179606076659/901467993381147/?type=1&theater坐標:燈柱35629號

13

舊立法局大樓(現為終審法院)

六四屠城令港人對前景深感憂慮,促使了立法局加快了民主改革的進程,更提出了《香港人權法案》,成為至今保障香港人權最重要的法律。於89年6月21日的立法局會議上,港督衛奕信致辭稱:「各位議員,由本局㆖次開會至今這段期間,我們看到遠方發生了悲劇事件。雖然這些事件 發生在千里之外,但卻緊扣我們的心弦,這不僅因為電視即時播映有關情況,更因為香港 本身、香港市民,以至香港前途,都與㆗國息息相關。我們無㆒不受㆖述事件所影響。 現在正是時候,讓我們衡量㆒㆘這些事件,以及評估這些事件對本港社會所造成的 影響。現在是時候,讓我們正視這些事件帶來的種種問題,以及為將來作出正確的結論。北京和㆗國其他㆞方最近發生的悲劇事件,動搖了市民對香港的信心。這是自然不 過的發展。但這些事件亦使本港社會產生㆒種強烈的團結意識。從兩局議員就本港將來政 制發展的模式和步伐已達成共識這點,可見一斑…… 這個逐漸達致的共識還有㆒個特點,就是大家都希望能夠制訂㆒項㆟權法案或類似 法例,以便保障現時所享有的各種自由。」1997年起,支聯會每年均提出「平反六四」議案,但只有回歸前以29票對1票大比數通過。回歸後,即使支持議案票數超過一半,因分組點票,議案未獲功能組別過半數支持,最終遭否決。坐標:燈柱18736號

14

遮打道行人專區

遮打道行人專區為1989年5月21日和28日,兩次百萬人遊行的起點。據當時參與了521遊行的朋友所述:「走落通往皇后像廣場的隧道,未到出口便無法前行了。那時候全球暖化還沒現在般厲害,否則塞在行人隧道裡肯定暈低百零二百人。當下根本不知道「龍頭」是在那裡,好像連糾察也沒有,但秩序井然,依稀記得在隧道裡有人號召甚麼甚麼,然後眾人舉起拳頭,一起喊口號。到底嗌乜嘢?我真係唔記得了,但你可以想像在隧道內咁多人一齊嗌,聲音的回彈力是何等震撼──那是我人生裡第一次站在街上「叫口號」。隔了一陣,行到出匯豐對出的電車路,應該至少兩小時動彈不得,大家坐在德輔道中,初夏的陽光未算很熾熱(都話,那時溫室效應未有咁勁),阿媽聽著收音機,向身旁的人說:「新聞話有二十萬人。」嘩,二十萬?當時還未改建的大球場爆棚坐到二萬八,即係七個大球場爆棚咁多人咁堅?差不多等到四點,終於可以起行,站在遊行隊伍左右兩側的人,自發組成人鍊,手牽手向前推進,我估這天好多人都是平生第一次上街,但個個都好似經驗好豐富咁,秩序好到不得了。沿途口號、歌聲不斷,一直行呀行,行到北角,已是八點,年少的我肚餓難頂,竟然十幾歲人好似BB仔咁「扭計」,同阿媽講「唔想行啦」,之後就去了住在筲箕灣的親戚家吃晚飯。人群在北角調頭,最後走入跑馬地馬場集會。人生第一次遊行竟半途而廢,我一直感到悔疚,直到今天。」https://mcchow.wordpress.com/2013/06/04/my1989/坐標:燈柱41527號

15

中環和平紀念碑

1989年「六四」屠殺後,香港各界市民自發到紀念碑獻花,悼念「六四」死難烈士。一群市民主動地將留下物品清理,並將場地整理給予市民送來鮮花,悼念北京的死者,如此連續50天。這個「紀念碑悼念小組」每天除整理場地外,每星期亦會更換一些文章,將六四屠城及個人感受與市民分享。坐標:燈柱41526號

16

舊天星碼頭

1989年4月22日,當整體社會還沒對北京學運有太大反應,四五行動已在天星碼頭靜坐24小時。隨着北京學生5月13日發動絕食,四五行動於5月14日宣佈無限期靜坐。最終靜坐了100天。當時,天星碼頭成了四五行動的大本營,市民一下船,映入眼簾的就是他們的橫額及標語。 坐標:燈柱50383號

17

六四吧

1990年在中環蘭桂坊開業,2004年10月30日結業。「六四吧」免費提供場地給弱勢團體聚會,包括同志團體、反戰行動、和平藝術日、一人一故事劇場,以及其他畫作和藝術展覽等文化活動,都曾經在「六四吧」哺育成長。酒吧負責人將6月4日的收益捐給「六四」死難者家屬。其後酒吧因加租遷往百子里公園,更名為71吧。參考資料: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E9%A6%99%E6%B8%AF%E7%A4%BE%E9%81%8B-%E6%94%AF%E8%81%AF%E6%9C%83-%E5%85%AD%E5%9B%9B-74419坐標:榮華里入口路牌

18

香港大學太古橋

六四屠城後,港大學生在太古橋行人路鋪上黑布,寫了一條長標語 「冷血屠城烈士英魂不朽 誓殲豺狼民主星火不滅」。白油漆溢過黑布,意外在水泥橋上留下字迹。 其後港大學生每年均會去太古橋重髹該標語,成為一件有着歷史厚度的行為藝術。參考資料: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2529/%E5%85%AD%E5%9B%9B29%E5%91%A8%E5%B9%B4-%E9%A6%99%E6%B8%AF%E5%A4%A7%E5%AD%B8-%E5%A4%AA%E5%8F%A4%E6%A9%8B-12530/hong-kong-u-29%E5%B1%A4%E7%99%BD%E6%B2%B9%E8%A8%98%E6%86%B6坐標:太古橋頭「屠」之旁

20

中聯辦

中國政府在香港最高權力機構。1997年回歸後,不少抗議中國政府的行動均在中聯辦門外進行。 坐標:燈柱26131號附近,中聯辦正門電車電鑬柱

21

羅湖關口

1989年5月30日,學生已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絕食了兩星期,支聯會成員李卓人與另外3名代表,帶着百萬元捐款赴京支援學生。屠城過後,6月5日,港府安排包機送港人離京,李卓人卻在飛機上被公安帶走。香港市民知道李卓人被捕的消息後群情汹湧,更有市民前往羅湖邊境闖關,試圖北上營救李卓人,最終未能入境。李卓人被軟禁4天,最終要簽署「悔過書」才可回港,身上的200萬捐款亦被沒收。據當年的學聯代表林耀強所述:「當晚我們經歷屠城之後,走過滿地血漬的西單苜蓿地,經過海淀區的民居,匿藏了一晚。很困難才找到阿人,原來他和香港安排了一架專機送我們走(按:專機其實為李柱銘所安排),但我必須在 6 月 5 日中午到達王府井飯店。當時我不知道怎樣去那邊,因為到處宵禁,滿佈解放軍,幸好有位老伯用三輪車送我到那裏。到達王府井飯店,知道阿人安排了專機,大家都很高興,可以返回香港。去機場沿路上都是解放軍,當時下午已經到達機場,我們等到晚上終於登機。看著跑道,我們非常不安,因為有傳言說解放軍會封鎖機場。當大家都熱切期待回港見家人的時候,有一隊公安人員出現在機艙,有十幾個人,說有兩個人的證件有問題,需要查看。當時有兩個組織上北京,一個是支聯會,要找的人是李卓人;另一個是學聯,要找的人就是我。他們快要檢查到我,機上還有很多記者,帶著他們用生命換回來的菲林。當時我坐在中間,看到坐在前面的阿人站起來,跟帶頭的公安說:「這班機是我負責的。」公安查看他的證件,把他帶走,然後收隊。看著阿人離開,我不停地流淚。飛機起飛時,全機人歡呼,很高興能回港見家人,唯獨是阿人,獨自跟著公安離開,頭也不回。」往羅湖闖關其後亦成為了一種向中國政府表達不滿的抗議模式,2009年12月25日,劉曉波因零八憲章被判刑,香港一群青年人發起《我們也有簽署零八憲章,與劉曉波共同進退,闖關投案》的行動,有21人參與。示威者邊喊口號邊走過羅湖橋,當示威人士接近港深分界線,多名深圳警察即上前拉走在場拍攝示威情況的示威者及明報記者,扣留數小時方獲釋。參考資料: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60808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90604/12837813https://sfchoi8964.wordpress.com/2009/12/

22

嶺南大學《天安門大屠殺》浮雕

2009年六四20周年之際,藝術家陳維明仿製89年天安門廣場上被推倒的民主女神像,製作了6.4米高的新民主女神像,聯同他創作的《天安門大屠殺》浮雕一起於2010年六四前夕運抵香港展出,但一度被港府扣押,後在民眾壓力下才獲歸還。其後,民主女神安放在中文大學,天安門大屠殺浮雕則放置於嶺南大學梁梁銶琚樓旁。陳維明本身則被拒絕入境。參考資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UVhA05cuA

23

中文大學民主女神像

2010年5月29日,陳維明製作的民主女神及《天安門大屠殺》浮雕運抵時代廣場,未豎立已收到食環署警告,指違反娛樂場所條例 。警方到場搶走兩件展品,支聯會十三名常委及義工被捕。五月三十日,支聯會抬着另一尊民主女神像遊行,並於遊行結束後將神像送往時代廣場,警方再沒收女神像。「強搶民女」事件引起公憤,在輿論壓力下,警方無條件歸還女神像,提早開放維園供女神像展出。中大學生會提出將陳維明的民主女神像移送中大長期擺放,與香港大學的「國殤之柱」互相呼應,但遭校方以「必須堅守政治中立」為由拒絕,校內外群情洶湧,斥校方政治獻媚、打壓表達權利。當晚「六四」燭光集會後,中大學生會與逾千市民護送女神像入中大,豎立於大學火車站對出的大學廣場。至九月中,校方發出公開信,明確表明接受新民主女神像於中大校園內矗立。「民主女神」落戶中大後,逐漸融入學生的各種抗爭活動,不斷被賦予新意義;民主女神像超越了紀念「六四」單一歷史事件,成為追求自由與公義的標記。學生曾為女神像披上彩虹裙,表達對同志運動的支持;去年多名學生領袖和社運人士被檢控入獄,女神像被圍上寫有百多個名字的黑白橫額,聲援香港新一代良心犯。參考資料:http://cusp.hk/?p=1667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55102

24

城市大學民主女神像

2012年,城市大學學生會獲支聯會捐贈一尊民主女神像,現豎立於學校正門內、圖書館對出民主牆旁。該民主女神像高8呎9吋,由六位香港藝術學院、浸會大學及中文大學藝術學院畢業生合力創作,並跟隨當年製作民女像的中國學生,花四日完成雕像。城大學生會於2012年5月30日為「民女」舉行豎立儀式,又舉辦燭光集會悼念六四事件23周年。約50名師生昨晚出席豎立儀式,並獻上百合花表達對六四英烈的敬意。參考資料: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20531/16384557

25

浸會大學民主女神像

2014年雨傘運動前夕,學聯發起罷課,浸大學生會於出發往中大百萬大道的罷課集會前,在校內舉行民主女神像揭幕儀式,約百名學生到場參與。女神像左手手腕繫上黃絲帶,象徵「拒絕倒退、走向光明」,像前擺放「抗命不認命」的紅色橫額,並計劃「留守」逸夫校園行政樓(鐘樓)直至罷課行動結束。學生會會長陳天俊指,藉民主女神的歷史意義,彰顯學生為公義、真普選抗爭到底的決心,並宣讀學生會罷課宣言,強調「罷課不罷學」。浸大民主女神像現安置於教學及行政大樓3樓平台的BU Green Corner。參考資料:https://bit.ly/2PGmENk坐標:浸大民主女神像上https://bit.ly/2PIvyK6

26

六四紀念館

2012年4月29日至6月10日,支聯會在深水埗設立首個臨時「六四紀念館」,反應熱烈,四十四天共有一萬八千七百九十一人次參觀,估計有三分一為內地遊客或新移民。其中包括四間大學、二十七間中學及九個團體組團預約參觀。亦有不少學校老師自發帶學生參觀。2013年,支聯會獲得香港城市大學學生會支持,在城大內設立第二屆臨時「六四紀念館」。展館由4月15日開館到7月15日閉館的3個月內,共錄得約二萬三千多參觀人次。第二屆臨時「六四紀念館」亦借助城大的地方,舉辦「民主歌聲獻中華——全城、傳承」音樂會、「中港互動」系列講座、「民主沙龍」及《在廣場放一朵小白花》話劇,以多種形式接觸觀眾。同時亦為近七十間學校逾二千師生安排參觀導覽及研討活動。2013年10月,支聯會購買尖沙咀柯士甸路三號富好中心五樓作為永久「六四紀念館」會址,於2014年4月26日正式開幕。然而,「六四紀念館」不斷遭受富好中心業主立案法團的訴訟纏擾,以及管理處經常滋擾參觀者,最後於2016年被逼閉館。2019年「六四」30周年,支聯會於旺角重置「六四紀念館」,再次成為中國土地上,唯一能公開展出「六四」真相的場所,讓公眾參觀。「六四紀念館」於4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社論30周年)重新開館,主題為「記憶。公義。希望」,紀念在八九民運中犧牲的烈士和他們的奉獻精神,並展出八九民運及六四屠城相關的文物、文獻、影片等。參考資料:https://64museum.blogspot.com/?m=1https://www.inmediahk.net/node/1047204 坐標:燈柱AB 3129號

27

碧街

64屠城過後,連日來香港均有市民自發組織抗議遊行。6月7日淩晨,一場汽車慢駛遊行期間,於油麻地碧街突然有一玻璃瓶凌空飛向街上喧嘩的人群中,一群滋事份子乘機鬧事,觸發騷亂。聚集街頭者達7,000人,不斷有人放火焚燒垃圾,並推倒路邊的垃圾箱及巴士站牌與欄杆。警方在3時15分調動300名防暴隊員到場,配合大批便衣探員及軍裝警員執行掃蕩及驅散人群行動,並發射49枚催淚彈。至清晨5時,騷亂事件始告平息。事件最後造成26人受傷,包括7名警員及19名市民。警方在騷亂中拘捕15人。這場騷亂有指是中共派人搞亂香港,迫使支聯會取消當日150萬人遊行。15年後,司徒華重提事件,指當年收到前行政局首席議員鄧蓮如知會,警方發現騷亂前有70名神秘內地人入境,部份人疑有份挑起暴動。坐標:燈柱E0437號

28

砵蘭街大廈

1989年7月,支聯會成立「中國民主運動資料中心」。「中國民主運動資料中心」蒐集、貯存、整理與中國民主運動有關的資料,特別是北京學運及屠城事件的原始資料,並編輯出版目錄索引、資料輯錄或摘錄。「中國民主運動資料中心」初期落戶於砵蘭街 101-1 07 號A砵蘭街大廈三樓,並不時舉辦推動中國民主運動的研究與活動,製作展覽及對外服務支援老師在校內進行「六四」教育材料。資料中心現有的資料包括原始單張、微縮菲林、民運漫畫、紀念品、錄音帶、錄影帶、幻燈片、書籍、照片、剪報、雜誌、海報、T恤。現已遷往香港銅鑼灣教協。參考資料:https://hka8964.wordpress.com/89datacentre/坐標:5364號咪錶

29

理工大學民主女神像

每年六四遊行和維園集會,總有一尊「小民主女神像」屹立在燭光的汪洋,那是由支聯會於參照天安門的民主女神像仿製而成。2004年5月1日,在山頂凌霄閣舉行民主女神像揭幕儀式。在山頂展出兩日後,巡迴八間大學展覽。2005年初趙紫陽逝世,理大學生會在校園公開展示民女,並設祭壇及弔唁冊。校方對此有保留,理由是「唔想引起爭議」。學生會遂發動公投,大比數通過民女永久落戶理大,弔唁冊則在六四集會火化給六四英靈。2010年陳維明新製作的民主女神像被沒收後,理大民主女神曾被運往時代廣場「接力」,同樣被沒收。在群眾壓力下,兩座民主女神像最終於64前夕「獲釋」。理大民主女神像現豎立在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樓內,每年六四均會運往維園展示。參考資料: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110528/15292845坐標:理大民主女神像上

30

文化中心

1990年6月,第一屆「天安門音樂祭」於大角咀舉行,其後每年均有舉辦。於1998年,音樂祭移師尖沙咀文化中心,自2004年起,「異議聲音」每年6月3日均於文化中心外集會。異議聲音為一自由表達的場所,容許任何一種藝術形式,沒有時間表或主辦單位,從不作場地申請或知會。「異議聲音」的邀請電郵如是說:「請帶同你的發聲、展演、播放器具……共構一個自主發聲、自由起動、匯聚分享、聆聽訴說、育共行的民文藝術廣場。」2013年至2016年,有市民與政黨發起於6月4日在文化中心外舉行集會,以區別於維的燭光集會。參考資料: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80604-culture-freeandculturalfestival/坐標:翱翔的法國人旁燈柱http://dizzidenza.blogspot.com/

香港的八九六四 - 30個民運景點
29 Stops